古人制器载酒,用以飨神,牺尊、象尊导源至远,此尊之权舆也。尊一变而为瓶,用以插花清供,殆缘后起。腹口相若者,谓之尊;口小腹大者,谓之瓶。其后市人任意相呼,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。袁宏道撰《瓶史》,遂为著绿专书,所论以铜器为多,亦兼及瓷制,然其时形式名目,有不若今之纷纭璀璨也。同是一瓶,而形式争奇斗巧,千变万化,稍有差别,遂呈异观。故瓶之种种色色,最有研究兴味。就不佞所知,缀述于下,虽未堪作《瓶史》之补传,亦颇足窥制作之一班焉。
吾华制器,初乏名学之思,概由市人象形臆造,久之遂成习惯,莫之能易。下列瓶尊诸名,悉从市肆沿称,固不必尽以雅驯绳之也。
太白尊:太白尊亦名渔父尊,形似渔父之罾鱼,故得名也。底平腹巨,口小而微哆,项极短而缩,此等尊无巨大者,通体不过数寸耳。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、苹果青色为多。腹有三团螭暗花,乃浅凹雕也。除康窑外,历朝甚罕仿制,故价值之昂,等于拱璧。
观音尊:有大观音尊、小观音尊两种。大者高二尺余,小者高数寸,口侈,项较短,肩宽博,至胫则以次渐杀,胫及于底,又稍加丰,自肩至胫约占全体五分之三,项与胫相若,口与底相若。此等观音尊,以祭红及郎窑最为奇珍,盖郎窑喜制此式也。若康熙青花、五彩,亦称殊品。至小观音尊,以苹果绿者为最昂,其余种种花彩均有。
牛头尊:牛头尊口稍巨,直下至肩,无项,腹较肩尤巨,至底稍杀,旁有双耳者居多,以其形似牛头,故名。大者高二尺余,宽一尺余,小者高亦及尺,巨制也。历朝均有之,以康熙青花者为上。
百鹿尊:百鹿尊有两种,大者高二三尺,小者仅二三寸,大者其式亦类似牛头,惟有两鹿头为耳,彩绘百鹿,故以是得名。小者或同前式,或有作棒锤式无耳者。然既以百鹿抽象得名,则不问其作何式,亦概呼为百鹿云。
硬捧锤:身如截筒,肩耸而拥肿,自肩至底同一直下,口有凸边一道者,名硬捧锤,有青花五彩各种,亦有开长光两面彩画余为锦地者,大小不一其制。
软捧锤:形与硬捧锤相仿,惟肩皞、口哆、足稍敛。明朝祭红概无捧锤,惟康窑青花、五彩有之。大捧锤初年较巨,晚年较小。康熙此类,画草虫及粗疏花卉为多,盖客货也。
如意尊:如意尊高约六七寸,上杀下丰,口巨躯短,清初多作青花,若纯色釉及暗花者,亦为雅制。
美人肩:略似如意尊,项与胫均苗条,口与足相等,腹稍巨,弯折处有姿致,故曰美人肩也。大小不一,雍正官窑,彩瓶有画红白桃花者,生动娇艳,冠绝等伦。乾隆多画人物,精者每有颊上添毫之妙。
油锤瓶:自口至项,均甚细瘦,直至腰腹,而突然膨貹者,名曰油锤。有大有小,而大者为尤多。积红、积蓝、青花、五彩均有之。康窑多系纯色釉及青花者,尤以画龙为多。乾隆画龙、釉里蓝、或釉里黄黑而兼胭脂水波纹者,亦恒有之。
饽饽凳:形似油锤而项甚肥,直下若截筒者,曰饽饽凳,亦寻常式也。纯色釉者,以积红、积蓝、茶叶末等为多;若五采者,多带锦地,或锦地开光,或锦边。
马蹄尊:马蹄尊有两种,高者为瓶,矮者为盂。高者项与胫均长,腹短而征皤,形类马足,故名。康熙青花最多此种。矮者名矮马蹄,口巨而无项,康窑有釉里红花朵者,亦殊足珍。
天球瓶:天球口与项相若,腹为浑圆,肩与足又相若也。雍正瘦身抹红者,品格殊美。若乾隆青花夹紫或豆彩者,亦佳。
胆瓶:胆瓶形如悬胆,口径直下,腹征椭圆,形式有大有小。古时铜瓶,此式尤盛行,瓷制以乾隆为多。
锥把:大致同于胆瓶,而口微哆者,市肆别其称曰锥把,谓同锥子之柄也,实亦胆瓶之阔口者耳。
鸡心:腹略同于胆瓶,而项甚短者,谓之鸡心,以小品为多。积红、积蓝、瓜皮绿等色,尤多此式也。
梅瓶:梅瓶口细而项短,肩极宽博,至胫稍狭折,于足则微丰,口径之小,仅与梅之瘦骨相称,故名梅瓶也。宋瓶雅好作此式,元、明暨清初,历代皆有斯制。红色者仿均为最多,豆青、天青、茄紫、豇豆红等诸色均有之。
萝卜尊:式如梅瓶,而通体近瘦,肩不甚宽博,项同白萝卜也。豇豆红、苹果绿、苹果青为最佳。乾隆有堆料款者,绘水仙、月季、蜡梅之属,亦为内府之珍品。
玉壶春:玉壶春口颇哆,项短腹大,足稍肥,亦雅制也。天青、积红者尤居多数。此式大半官窑,甚少客货,而官窑又大半纯色釉也。
截筒瓶:截筒之瓶,形如木筒,近口处微凹。明制最多,青花尤夥,花甚粗率,而殊有野趣,清初仿者亦然。
灯笼罩:灯笼罩不止一种。有形若巨筒,而上下口与足凸起若盘底之一覆一仰者;亦有同上式,而腹际截分数段者;有上半段与前式同,而腹际下半有胫至足底稍散开者,是亦谓之灯笼式也,此等式,乾隆乃有之。
岁草瓶:口直而长项,有两截,中凸起如球,腹浑圆,胫短稍缩,至足而大展,大体甚似洋油之坐灯,缘初特制以锡藏僧,藏中有草,取以供佛,故得名也。惟乾隆有之。嘉、道数代,藏僧既罕来朝,此式遂不复制。花彩以珊瑚红釉绘西番连者为多,亦取西土庄严之意也。
凤尾瓶:凤尾足长而丰,底处益散开,略同凤尾,故名。此外身段无甚特异,以大凤尾五彩者为最佳。若硬绿、三彩者,尤为瑰宝。此式多康窑客货,而彩画雄奇之极,洵为伟观。
象腿瓶:式颇特别,自口至足,直下无纡曲,但非圆式,乃三瓣之海棠式也。口际凸起,厚边,近口稍粗,近足稍窄,市人呼曰象腿,亦象形语也。云豆、淡茄、乳鼠等色为多。
蝙蝠瓶:自口至足,均作蝙蝠形,肩稍宽博。宋时哥窑、龙泉已有斯制,往往有紫口铁足,兼有冰纹者。明清所仿,亦大抵相同。数寸高者最多,大者颇罕。
海棠瓶:自口至足,均作三瓣海棠式,惟不直下,口与项同,至腹则突皤,而仍分三瓣,颇为雅观。以茶叶末,鳝鱼皮等色为多。
石榴尊:腹绝巨,口巨而张,项短而缩,足微敛,形同石榴,故名也。雍正天青色而底有篆书凸雕款者,乃当时官窑雅品。豆青一种较小,有有盖者,乃作罐用也。
佛手尊:口径稍敛,胫之将近足处,倏缩而瘦,纯似佛手柑状,故名。形不甚巨,大小略同佛手柑。所稍异者,近口际无指爪形耳。青花夹紫居多,制亦雅饬。
葫芦瓶:形纯似葫芦,有大有小。以东青、积红等色为多,东青有凹雕暗花者;窑变之属,亦偶一见,而伪制甚夥。
橄榄尊:口与足俱小,无项无胫,全体似橄榄形,故名。此式以广窑为最多,大抵溯原于均,市肆所称均釉者,亦好施之此制也。
荷包瓶:形扁圆,口腹均大,类如荷包,故名。宋定始有斯制,故此式又大都有凹雕暗花也,以纯色釉者为多。
苹果尊:苹果尊有两种,有缩项者,有巨口而无项可缩者。缩项者口径不及寸,巨口者口径可二寸,大者高几及尺,小者约五寸余,往往有凸雕荷花瓣者,小者底足稍嫌不稳。又有天青、釉里红两种,满身苔点,至可珍玩,其声价之大,足与郎窑媲矣。
转心瓶:瓶之腹际,玲珑剔透,两面洞见,而瓶内更有一瓶,兼能转动,似美术雕刻之象牙球者然,若是者名曰转心,乃内府珍赏殊品也。《陶雅》名为套环转动之瓶,颇嫌名称烦赘。古物保存所则标其名曰转心,今从之。
塔瓶:口哆而平,项数折至腹,圆而不甚巨,胫略缩,旋散开至足,略如平顶之塔形,故号塔瓶也。乾隆始有此制,东青色者尤多。
柳叶尊:口较身稍大,项短而身长,膊略与口相等,至足而愈小,纤趺瘦削,几难立稳,惟须檀座夹辅之耳。形似柳叶,故名。以豇豆红者为贵。
箭桶瓶:口与足直下相齐,惟通身如海棠状,而六瓣、七瓣不等,与三瓣之正海棠微有别焉。足略敛,故非帽架也。名曰箭桶,亦市人取象之称。
络子尊:络子尊略似绍兴酒坛,于下半截有绳圈纹,如包络之状,故名。制自雍正。有地与络一色者,有白色锦络者,锦络略同古锦纹,璀璨可观。大者高二尺余,小者高二三寸,纹皆凸起也。
方瓶:方瓶种式不一,有体方口圆,类旧时之轿灯者,亦名方灯笼,以东青色凸雕八卦形为多。有口体俱方,身分两截者,略如神前之香案,以黄地青花为多。有扁方形,口底俱方而腹膨脝,项旁有两耳,可以穿带者;有如目字形,而口微凸起者。其他种种形状,不胜枚举。
穿带:穿带之制,有方有圆,方者如前条所述,圆者大体似天球,而左右两耳可以穿带,则方圆悉同也〔耳与口之孔同一平行视线,与寻常垂双耳者异〕。此制仿古礼投壶之壶。又有足际两横孔,仍于内挂釉者,亦名穿带,皆纯色釉为多,概系官窑,甚少客货也。
背壶:此式腹扁而浑圆,于体中又凸起一圆线,若篆书回字者,然口横而方底亦相若,绝似行军之背壶,故名也。有口际飘双带者,有无带者,东青、羊肝等色为多。
百环:百环之壶,亦仿古铜器制也。扁方或长方形,以纯色釉为多,或白或天青、古铜等色,多无花彩,乃道光以前式也。
六角:六角亦有数种,有略如捧锤式,项短无胫而身直下者;有口张,项稍长而腹巨者;有有项有胫,略如花蓝式者,皆好奇之趋尚,竞异标新也。
三孔:三孔者,口际同样突出三孔如品字形,有大有小,以豆青、东青等色为多,有豆青而夹五彩花者。制自乾隆,盖其时西风渐渐输入,已与西餐桌中插花之器,略有相同矣。
五孔:五孔者,又名五岳朝天,亦市人炫异之名称也。有五彩,有素三彩,式样不一,有类洋灯者,有类甚长之石榴者,口既诡异,体亦瑰奇。
九孔:体制愈出愈奇,遂有九孔,亦五孔之推衍者也。豆青地碎花为多,乃道光朝竞异争奇之制。
蒜头、莲蓬、荷叶诸口:蒜头者,口似蒜头,而体段则近油锤,宋制已有之,后此尤夥,纯色、青花多有之。莲蓬者,口上作一莲蓬式,有数小口,仅能插折枝梅、菊耳,身段亦不一致。荷叶者,口际之边翻出向下,如荷叶然,身段多棒锤之属。数者皆好奇之创制也。
仿古各式:仿古之式,不一其制。仿周秦罍缶者,名曰云罍尊;有仿汉魏葬器者,名曰蛇虎瓶。大抵仿古尊罍之器,必有双耳居多。又或凹雕挂铁色釉,或古铜彩,或铁绣花,此并色泽而仿之者也。若青花,若五彩,若素三彩,但仿式样而不仿色泽者,亦各有之。
花觚:口大腹小者,谓之花觚。明制者身段直下,绝无波折;康熙以后,则腰际凸起,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。康仿明制,粗五彩花者为多,于粗率中更见老横。至乾、嘉,则有镂金错采,锦堆成片者。有一种口绝侈而身甚瘦,直下无曲折,而身际盘有凸螭一条者,系素三彩,乾、嘉均有之,仿制者尤夥。
渣斗:觚之小者曰渣斗,明制已有之,至清逾夥。五彩或黄地碎花者均有之。渣斗之小者,则入于漱具之属,非清供品矣。
花浇:花浇者,浇花之壶也。胫略似如意尊,惟仅有一耳,亦可作插花用。若彩色精者,颇足当清供也。
花熏:花熏之用,如花囊贮花其内,而透香于外也,故必透雕。形式种种不一,有似瓶者,有似罐者,有大有小。大者高约及尺,小者仅二三寸耳。花浇、花熏,皆花神之伴侣,亦庭几之清供,故附瓶类而兼及之。
天子罐:制出康熙,以底有一“天”字款,故名。青花居多,所绘以山水为贵。
康窑底有“天”字者,瓶罐均有,而罐尤近时所称。
日月罐:有一种圆罐,高可及尺,肩之左右各有凸雕半圈形,名曰日月罐。康熙积红者,颇为足珍;若东青暗花者,底辄有朝代款也。
梅花罐:周身绘冰纹,藏梅花片片,制始康熙,历代均有之。形不甚大,在当时亦粗材耳。然此等物料,已非后世所有,故迩来声价,亦颇腾踊五都。
花鼓罐:形作鼓式,豆青者居多,乃贮茶之品也。旁有双耳,凸雕兽环状,底往往有乾隆款。
巨德堂罐:形式不大,多作粉彩,底有“巨德堂制”四字,乃雍正时物也。所绘花卉,明丽固自可赏。
瓜罐:形如西瓜,上盖有瓜蒂,色即瓜皮绿,而釉中开片,俗又谓之绿郎窑也。康朝最佳,乾隆亦有制者,以不失原盖为贵。
福隆罐:罐之口际,一边凸雕蝠形,一边凸雕龙形,名曰福隆,罐义取谐声,兼寓颂祷之意,盖乾隆时代物也。天青、东青等纯色釉为多,底有篆款。罐之形式,不若瓶变化之多,故名称较少。大抵可按其所绘花彩,或彩色而名之也。明制已极瑰丽至清代华贵矞皇,不一而足,而尤以人物为最佳。雍窑绘美人,尤好施之于罐也。
罐之陈设,以大为贵,以同样为贵,以白地五彩为贵,高至尺余,檀架盛之,列于厅事,排行整列,殊有富贵气象,不同于岛瘦、郊寒者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