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论语白文】十卷;日本旧刊本〔日本天文二年〔1533〕刻本〕
半葉七行,行十四字。末有“天文癸巳〔明嘉靖十二年·1533〕八月乙亥金紫光禄大夫拾遗清原朝臣宣贤法名宗尤”二行。彼土所谓《南宗论语》也。
【论语】十卷;日本刊单经本〔日本天文二年〔1533〕刻本〕
字句与世行本小异。末有天文癸巳八月清原朝臣宣贤识语。杨惺吾游日本购归,手跋见诒。
〔“此日本天文二年所刻《论语》单经本,当明嘉靖十二年。余尝校之,知其所据原本远出宋本上。不独字体古雅,与正平本伯仲也;后有清原朝臣宣贤跋语,称从家本重梓,知其所自来远矣。顾流传甚少,山井鼎作考文时亦未及之,至吉宦汉作《论语考证》始载宣贤本,即此本也。余展转购得二本,以贻通经学古者。光绪癸未〔九年·1883〕三月,宜都杨守敬记。”〕
【论语】十卷;〔魏何晏集解〕;日本旧刊本
半葉七行,行十七字。大黑口。每卷有经、注字数。前有何晏等进集解序。此为足利学刊本。
【论语】残本一卷;〔魏何晏集解〕;日本影刻卷子本〔日本覆刻贞和二年〔1343〕抄卷子本〕
存论语序,卷一、卷二,卷三各一葉。半葉六行,行十一字。末有贞和二年〔元至正三年·1343〕释深尊题字。收藏有“津藩国校有造馆图书”朱文方印,“苔香山房之印”朱文方印,“于水艸堂之印”白文方印。
【论语意原】二卷;〔宋郑汝谐撰〕;旧抄本〔清抄本〕
宋郑汝谐撰。前有绍熙甲寅〔五年·1194〕汝谐自序,又真德秀序。绍定壬辰〔五年·1232〕子如冈跋,至大戊申〔元年·1308〕孙郑陶孙跋。收藏“世家陈编之家”朱文长圆印,“歙西长塘鲍氏知不足斋藏书印”朱文方印,“孙尔准读书记”朱文方印,“杭州赵之玉完伯父印”朱文方印,“磨兜坚室”朱文方印。
【尊孟辨】三卷;续辨二卷;别录三〔一〕卷;〔宋余允文撰〕;四库抄本
库抄底本,首有翰林院印。间有馆臣校改之字,如“威文”改“桓文”之类。有隆兴纪元〔1163〕及乾道八年〔1172〕允文两自序。
【四书辑释大成】三十六卷;〔元倪士毅撰〕;日本刊本〔日本文化九年〔1812〕覆刻元至正二年〔1342〕日新书堂刻本〕
标题后题“后学新安倪士毅辑释”。半葉十三行,行二十一字;注二十四字,辑释小字双行同。前有凡例,题“至元丁丑〔三年·1337〕三月士毅识”。凡例末有“至正壬午〔二年·1342〕夏五日新书堂刊行”木记二行。
【四书辑释】残本;元刊本〔元至正二年〔1342〕日新书堂刻本〕
半葉十三行,行二十一字。存《论语》卷十一之十四。
【读孟子丛说】二卷;〔元许谦撰〕;明刊本〔明弘治刻本〕
有弘治己未〔十二年·1499〕沈锺读书丛说后序,中谓巡按河南沁水李叔渊考定,南阳属马太守舆朱、贰守辅黄通守琪合谋捐俸锓梓云。
【四书口义】十二卷;〔明薛甲撰〕;旧抄本〔清抄本〔徐时栋跋有缺葉〕〕
蓝格抄本。明江阴薛甲著。有隆庆戊辰〔二年·1568〕自序,又王西浒、徐扬滨、季连江、陈昇峰四序,又李义河刻必传书院讲义序,沈剑南畏翁老师别集序。盖据目录,《口义》外,尚有《讲义》二卷、《绪言》四卷也。
〔徐时栋跋云:“《四书口义》十二卷,二本,同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〔1871〕城西草堂徐氏收藏;明年重订,末卷稍有脱佚矣。六月十九日,时栋记。”〕
【孟子补疏】二卷;〔清焦循撰;稿本〕
焦里堂先生手稿本。中有朱笔夹签,乃铎属刘君良甫所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