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大小

小字标准大字

背景色

白天夜间护眼


诗类

【诗经白文】〔二卷〕日本旧刊本〔日本宽永五年〔1628〕刻本〕

半葉七行,行十七字。前有朱传序,后有“峕宽永五曆岁次著雍执徐之林锺〔明崇祯元年·1628〕新刊於容膝亭”二行。

【毛诗郑笺】二十卷;〔汉毛亨郑玄撰〕;日本旧刊本〔日本庆长〔明万曆〕活字印本〕

半葉八行,行十七字。二十卷末有经、注总字数。日本相传为足利学校活字本。有“新井氏图书记”朱文方印,“荻俊之印”白文、“良辅”朱文二方印。

【吕氏家塾读诗记】三十二卷;〔宋吕祖谦撰〕;明刊本〔〔卷五至八抄配〕〕

半葉十四行,行十九字。收藏有“于氏东始山房印记”朱文长方印,“损堂藏书善本”白文方印。

【毛诗要义】二十卷;〔宋魏了翁撰〕;旧抄本〔清抄本〔书尾残缺〕〕

半葉九行,行十八字。前有毛诗序谱。每卷有分二卷或三卷者,实三十七卷。有补录者注于眉端。收藏有“方功惠印”白〔文〕、“柳桥”朱文二方印,“巴陵方氏碧琳琅馆珍藏秘籍”朱文方印。

【诗说】十二卷;〔宋刘克撰〕;抄本〔清抄本〕

黑格抄足本。半葉九行,行二十一字。有绍定壬辰〔五年·1232〕刘克原序,刘坦跋。收藏有“马玉堂”白文、“笏斋”朱文二方印,“笏斋珍藏之印”朱文方印,“古盐马氏”朱文方印。

【诗地理考】六卷;〔宋王应麟撰〕元刊本〔元刻明正德二年〔1507〕南监修补本〔卷一抄配一葉〕〕

半葉十行,行二十字。前有《地理总说》并王伯厚自序。有“集古斋珍藏书画印记”朱文方印。

【诗传通释】二十卷;〔元刘瑾撰;诗传纲领一卷外纲领一卷〕;元刊本〔元至正十二年〔1352〕建安刘氏日新书堂刻本〕

半葉十二行,行二十一字,小字二十三字。前有《诗传纲领》一卷。卷一末有“至正壬辰〔十二年·1352〕仲春日新书堂刻梓”二行木记。《纲领》标题后有“建安刘氏日新堂校刊”一行。

【朱子诗义补正】八卷;〔清方苞撰〕;抄本〔清抄本〕

题“方望溪先生著,门人高密单作哲编次”。

【毛诗故训传】三十卷;〔清段玉裁撰〕;嘉庆丙子〔二十一年·1816〕段氏刊本

顾尚之墨笔批校。有“顾观光尚之勘”白文方印,“顾深珍藏”朱文方印。

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释】十卷〔一一卷;清焦循撰〕;传抄稿本〔清抄本〕

有嘉庆己未〔四年·1799〕焦循自序。每卷末多记删改月日。

【韩诗外传】十卷;〔汉韩婴撰〕;明刊本

半葉九行,行十七字。前有至正十五年〔1355〕钱惟善序,序后有“吴郡沈辨之野竹斋校雕”篆书木记二行。通体朱笔校过,有陆氏题字。书衣有周氏题字。

“嘉庆戊寅三月〔二十三年·1818〕照赵氏亦有生斋本校正。陆筠。”

“沈氏野竹斋刻本,秀州陆氏筠手校。陆号筠士〔见钱警石《曝书亭杂记》〕,嘉道间博雅嗜古老儒也。辛未〔同治十年·1871〕春购自福州,为题记之。癸巳人诒。”

沈辨之,名与文,字野竹。以藏书著吴中,遇异本輙手自抄录。

收藏有“秀州陆氏藏书”朱文长方印,“瑞辰堂记”朱文方印,“季贶”、“周印星诒”白文二方印,“种竹道人”白文方印。

【韩诗内传徵】四卷;〔清宋绵初辑〕;校本〔清乾隆六十年〔1795〕志学堂刻本〕

高邮宋绵初著。乾隆乙卯年〔六十年·1795〕刊本。孙氏冯翼校改为《韩诗故训传》,合并为二卷。首题“韩诗卷上”;次行题“周南关雎故训传第一”,次题“国风”,下题“孙氏学”。前有手跋:“‘《韩诗》见於《前汉·志》’,立於学宫,历世守之勿绝,至《宋·艺文》始不著录,其亡当在南渡时。今缉遗篇,有衹题‘韩诗’;有题‘薛氏章句’;有只题‘翼要’;有题‘章句’,不列薛氏名。仍依本书书之,不敢臆改,恐蹈武断之咎。高邮宋氏题‘内传徵’,其名不雅驯,今更题‘遗说’,较为古雅。予向为此学,今又得此校其错囮。宋氏书亦有遗漏,因校补之。丙寅小暑日入三商冯翼校毕并记。”

书中尚有“潮案”云云,不知谁氏。

又书衣题字一行:“嘉庆十一年〔1806〕五月二十四日重校订,偕张恭人同证订。”

上一章
离线
目录
下一章
点击中间区域
呼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