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大小

小字标准大字

背景色

白天夜间护眼


五经总义类

【五经白文】;宋刊本〔明仿宋刻本〕

半葉二十行,行二十七字。眉端标题眼目,左右双边。板心上有字数,下有刊工姓名。刊工有刘采、马相、章逵、章亨、陆天定、弓受之、陆云、陆华、李约、陆鈭、张理、吴江、陆鋆、袁电、王良、袁电、云、顾海、徐敖、马龙、刘朝、李爚、唐诰、唐诗等名。贞、恒等字缺笔。收藏有“怡亲王宝”朱文大方印,“似太古斋珍藏金石书画印”朱文方印,“筱舫珍赏”朱文方印。杜氏手跋曰:“怡邸旧藏宋板《五经》,光绪三年〔1876〕五月得於吴市。首册原佚,抄配尚精,惟为伧父率加朱点是其微疵耳。杜文澜记。”下有“筱舫”朱文长方印。

【六经图】六册〔五经图一卷;周礼图一卷〕;明刊本

前有彭城 聪氏序。标题“五经图”,而序中明言易、书、诗、春秋、礼记,附周礼共得六册,则实六经也。末有淮阴后学梁承祖振绳氏重校跋。是书为平津馆旧藏,见《鉴藏书籍记》。有“孙星衍印”白文、“旧史氏”朱文二方印。

【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】一卷;抄本〔清影抄元刻本〔有签校〕〕

绿格抄。有“台拱私印”白文方印。

【黄四如先生六经四书讲稿】六卷;〔宋黄宗元撰〕;明刊本

嘉靖二十六年〔1547〕黄佐序,江汝璧后序,嘉靖丙午〔二十五年·1546〕九代孙文炳刊板跋。标题次行“宋进士朝奉郎国子监簿黄仲元撰”,三行“门人武夷山人詹清子编”,四行“门人承务郎翰林修撰涂应锺校”。半葉十行,行二十字。

【新刊宋学士夹漈先生六经奥论】六卷〔总文一卷;题宋郑樵撰〕旧抄本〔清抄本〕

半葉十二行,行二十六字。目录标题后题“旴江训导危邦辅家藏,临川恕轩黎温校正”。前有凡例十条。序跋均缺。

【经稗】十一卷〔〔存卷三卷五至九卷一一〕;清郑方坤撰〕;精抄本〔清乾隆抄文澜阁四库全书本〕

缺一卷、二卷、四卷、十卷。前有“古稀天子之宝”,后有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。每卷末有“总校官检讨臣彭元珫、户部员外郎臣苏保、校对监生臣王绶长”衔名三行。卷末前副葉有“详校官礼部郎中臣王世淳”黄签,盖四库进御之本也。

【读经偶钞】四卷;〔清蒋学镛撰〕;抄本〔清抄本〕

题“鄞樗庵蒋学镛”。凡读易、读书、读诗、读礼各一卷。前有徐氏手跋:“蒋声始《读经偶钞》:易、书、诗、周礼各一卷,凡四卷,但有写本,疑尚非全书也。然所见俱只如此。同治七年〔1868〕十二月五日城西草堂收藏。三月重并钉之二本,是月二十七日,徐时栋记。”

【五经同异】三卷;〔清顾炎武撰〕;旧抄本〔清抄本〔彭元瑞校〕〕

东吴顾炎武宁人撰。收藏有“南昌彭氏”朱文方印,“知圣道斋藏书”朱文长方印,“遇者善读”白文方印。

【郑学】十八种〔七一卷;叙录一卷;汉郑玄注;清孔广林辑〕;抄本〔清抄本〔李木斋校〕〕

孔广林辑。《六艺论》、《周易注》、《尚书注》、《中候注》、《大传注》、《毛诗谱》、《三礼目录》、《答周礼难》、《鲁礼禘祫义》、《丧服变除》、《针膏盲》、《发墨守》、《释废疾》、《论语注》、《论语篇目弟子》、《驳五经异义》、《孝经注》、《叙录》。

【蜀石经考异】一卷;手稿本

题“海宁吴骞学”。有自序,略云:昔厉徵士鹗见蜀石经《毛诗》残本於南华堂,赵氏同人赋诗以记其异。自后,此帖不知流落何所。昨岁仁和魏叔子鉽复获二卷,今转归於吴趍黄孝廉丕烈,予因得抄而读之。惜卷首《周南》以下阙,至《召南·鹊巢》之笺始,迄於二卷终《二子乘舟》止。晁氏《蜀石经考异》今不可见,辄因诵习之暇,为校其同异附石经之末,以俟留心古训者。

上一章
离线
目录
下一章
点击中间区域
呼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