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大小

小字标准大字

背景色

白天夜间护眼


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快乐

我们在不断地追求快乐,可是否曾经认真地问过自己:到底什么才是快乐?有人会说,快乐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钱,衣食无忧;有人会说,快乐就是能够每天都和自己所爱的人待在一起,天长地久;有人会说,快乐就是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自在洒脱……人们对快乐的定义各有不同,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,快乐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,甚至无关乎任何外物的考量,快乐与否只和个人的心态密切相关。

多年以前,有一个女孩因为失手伤了人而坐牢了,尽管后来被释放,她仍然很痛苦,整日里愁眉不展,原本清瘦的脸色更显凄惶。有一天,她在教会的团体活动上偶遇了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,他们相互分享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启迪。

看到女孩一脸悲伤,沉默不语,教授主动问她发生了什么事。这个女孩哭了,并一下子敞开了话匣,似乎要倾吐所有的抑郁与不安。她泣不成声地对教授说:“我是多么的悲惨,多么的不幸啊,我遭遇了可怕的事情,这一辈子都忘不了它……”

听罢女孩的陈述,教授对她说:“这位小姐,你是自愿坐牢的。”

女孩被教授的这句话吓了一跳,说:“你说什么?我怎么可能自愿坐牢?”

教授对她说:“你尽管已经从监狱里出来了,但在你的心里,天天心甘情愿地被关在牢里,那你不是自愿坐在心中的牢狱里吗?”“这是什么意思呢?”女孩不解地问。

“在你身边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,你好像看了一场不好的电影一样,天天在回想,这不是很笨的事情吗?这与重蹈覆辙有什么区别呢?你改变不了环境,但你可以改变自己;你改变不了事实,但你可以改变态度;你改变不了过去,但你可以改变现在;你不能控制他人,但你可以掌握自己;你不能预知明天,但你可以把握今天;你不可能样样顺利,但你可以事事尽心;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,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;你不能左右天气,但你可以改变心情……”

哈佛教授的一席话,让女孩陷入了沉思。

没有任何人能够困住你,除非你自己画地为牢。正如这位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所说,人其实是十分渺小的,人的力量也十分有限,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,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,无法控制他人、左右天气,但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人始终保留着这样一份权利,即决定自己是否快乐,因为我们可以改变自己、改变现在、掌握自己、改变心情……

爱默德是哈佛心理学副教授,他说他认识一个年轻人。这个年轻人家境殷实,且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。但有段时间,他一直处于郁闷中。他告诉爱默德自己生活得不快乐。在与年轻人交谈中,爱默德发现,他的不快乐感多是由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诱发的,比如与朋友发生争执了;女朋友说话直接,在朋友面前不给自己留面子;家人对他期望很高……种种不顺心的事他记得很清楚,而对他来说快乐的事情都已成为往事,眼下的生活每天都是枯燥而沉闷的。爱默德建议年轻人,在感到沉闷与不开心时,多找朋友倾诉或者寻找另外的途径发泄出来,同时,在生活中可以尝试做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事。心态调整好了,你就会发现,许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,生活仍旧很美好!

有人或许会反问,这不是阿Q精神么?的确。然而,在很多时候,我们不妨将阿Q精神作为自己心灵的疗方。不要总是皱着眉头,端着架子,而应当以轻松和快乐的心态去应对生活。

有许多人,他们的境遇或许比年轻人好上数百倍,但是他们的内心依然充满了不满和怨言,一辈子也没有品尝到快乐的滋味。其实,人的快乐感和心态有密切关系。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情时,倘若能有所察觉,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多欣赏自己的长处,了解自己所拥有的,以积极、宽容、友善的心态去生活,便会拥有更多的快乐。

哈佛快乐甜点:

生活中人人追求完美,但人人都不可能完美,这是客观现实。过分追求完美会使人很难体会到成功,如果事事追求完美,必然活得很累,很多人就是因为太想完美而经常性地陷入痛苦和自责之中。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,我们要养成快乐的习惯,就必须拥有阳光心态,别过分追求完美。

上一章
离线
目录
下一章
点击中间区域
呼出菜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