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上,流逝得最快的是时间,而最短暂的,则是我们的生命。应该如何以最好的方式经营好自己短暂的生命,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课题。无论这一课题是何其艰深,我们都应当竭尽全力地去努力完成。
有这么一种方式,可以使你最大化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,那就是:第一天做人,最后一天做事。也就是,每一天都将自己当成第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般兴奋而好奇,带着一颗天真而童稚的心去生活,而做事时,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抓紧每一分钟,去做那些最值得去做的事。
在学会这种独具创意的生活方式之前,我们首先应当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短暂。
非洲有一个部落,婴儿刚生下来就“获得”了60岁的寿命。从60岁算起,随着婴儿长大,以后逐年递减,直到0岁。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,此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了。
好独特的计岁方法,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“借来”的一段岁月而已,过一年“还”一岁,直至生命终止。可惜我们常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:日子长着呢!于是,我们懒惰,我们懈怠,我们怯懦……无论做错什么,我们都可以原谅自己,因为来日方长,不管什么事放到明天再做也不迟。
但终有一日,死亡的阴影笼罩我们时,我们才悚然而惊:糟了,总以为将来还长着呢,怎么死亡说来就来了。那些未尽的责任怎么办?那些未了的心愿怎么办?那些未实现的诺言怎么办……可面对死亡通知书,人们只能踏上那条不归路。追悔也罢,遗憾也罢,那个早已写好的结局无人能够更改。面对即将降临的死神,也许人们会在迷迷糊糊中想起“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”的感叹,想起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的教诲,可一切都悔之晚矣。
生命既是借来的一段光阴,当然是过一天少一天了。而面对自己日渐减少的寿命,谁又能无动于衷呢?那个倒着计岁的非洲部落,他们的人生智慧真是令人惊叹。
每过一分钟,我们便会失去生命中的一分钟。
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:假如人能活70岁,而每天睡觉8小时,那么70年会睡掉204400小时,合8517天,为23年零4个月。这样,人还剩下46年零8个月的时间。此外。闲聊、看病等时间,再加上退休后不工作的时间,约合36年零2个月。如此算来,一个人活到70岁,只有10年零6个月的时间可以用来做些事。更何况并不是人人都能活到70岁的。
这么想来,你是否也体会到了一种紧迫感?生命的短暂往往出人意料,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,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对此有真切的体会。或许由于遗忘,或许由于疏忽,或许由于麻木,我们往往天真地认为日子还长,许多事情都可以留待以后,一旦你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紧迫,往往已然错失了一大段宝贵的时光。
有一天,一家医院的外科病房里同时住进了两位病人,他们都是因为肚子里长了一颗瘤子才进了医院。在等待化验结果的时候,甲说,如果是癌症,就立即旅行去。乙也是如此认为。很快,检查结果出来了。甲得的是肝癌,而乙的肿瘤则是良性的。甲写了一份“余生计划”就离开了医院,而乙则住下来继续接受治疗。
甲的计划表是:先去拉萨,再去敦煌;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;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;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;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;登上天安门;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;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《二泉映月》;写一本书……就这样洋洋洒洒地列了满满的一页纸,尽管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一一完成,但这一切显然是他目前渴望实现的最大心愿。
他在计划的结尾这么写道: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,其中有许多都实现了,同样有许多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。我的生命很快就要走到终点,但还是想充分地利用这余下不多的时间,尽可能地去弥补生命的遗憾。离开医院后,甲马上辞掉了自己的职务,当年就去了拉萨和敦煌。第二年,他又一一去往了计划表上所列下的那些向往已久的地方。他边旅行边阅读,终于看完了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,还听了阿炳原版的《二泉映月》。现在,他还剩下最后一个夙愿,那就是写一本书。目前,他正在积极地向各家报社杂志投稿。
有一天,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,便打电话去询问甲的现状。甲说:“我过得很好,真的,这一切都多亏了这场病。如果不是因为它,我可能还继续庸庸碌碌地在单位里当着不起眼的科长,处理着庞杂而又无趣的公务,而无法体验到如今的种种精彩。无法想象,要不是这场病,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糟糕,或许就这样麻木地度过了一生。是这场病提醒了我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,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,把每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活……那么你呢?”甲反问道,“你应该也过得不错吧?”乙没有回答,更确切地说,是不知该怎么回答。当初在医院里的种种设想,都因为得知自己并没有罹患癌症而全都抛诸脑后了……
故事中的乙是幸运的,因为他与死神擦肩而过,然而他同时也是不幸的,因为他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的时间,并没有好好地加以利用,而是一如既往地麻木应对。与乙相较,甲虽然已将一只脚踏入了坟墓,他却充分地利用余下不多的时间,最大化地丰富了、充实了自己的生命,时间虽然短暂,却无疑更为饱满,也更富内涵。更重要的是,将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活,抱着新奇的眼睛去体验自己未曾体验过却十分向往的生活,甲品尝到了生命中最美的佳酿,同时也体验到了快乐的真谛。不难预料,在告别人世之时,甲将会“带着笑”,而乙,则是“很沉默”。
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,一种人将梦想变成了现实,而另一种人则将梦想带进了坟墓。如果你希望成为前者,那么,把每一天都当成第一天来活,也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去过吧。
哈佛快乐甜点:
快不快乐,开不开心,都在每个人的一念之差,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开心很难做的决定或是自己很为难的事情。这时,有些人就懂得做适当的调节和放松,而有些人则放在心里,让压力越堆越多,直到堆积成山,却找不到卸掉一切压力的方式,而有些人会找出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