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面满满当当塞着各种人体器官——心脏、肝脏、肾脏被透明保鲜袋分门别类装着,袋口系得很紧,却依然挡不住暗红色的血水渗出;林悦用现场检测盒对血水进行分析,红细胞压积为32%,提示血液未经过抗凝处理,符合离体超过6小时的特征。
几颗眼珠放在真空包装里,瞳孔空洞地对着外面;眼球的角膜透明度经裂隙灯检查为30%,晶状体出现轻度混浊,符合死亡48—72小时的变化特征,玻璃体中的钾离子浓度检测值为12mmol/L,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时间推断。
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一具缺少头部的身体骨架,脊椎和肋骨的形状清晰可见,被保鲜膜层层缠绕,像一件被打包丢弃的垃圾。林悦用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,T值为—0.2,符合25—30岁女性的骨骼特征;肋骨的X光片显示,左侧第5肋有陈旧性骨折愈合痕迹,这与失踪人员周婷的既往病历完全吻合。
“初步判断所有器官均来自同一具尸体。”林悦戴着口罩,声音透过防护装备显得有些沉闷,“器官的切面形态与之前发现的大腿尸块一致,均存在15度八字形创角,切割工具应为同一把。肾脏表面有0.3cm的皮质缺损,符合生前肾穿刺活检的特征,这与周婷的体检记录中‘曾行肾功检查’的描述吻合。”
技术人员对保鲜袋进行了检验,内侧提取到部分上皮细胞,DNA分型与周婷的基因型完全一致;外侧则发现了另一男性的STR分型,与之前在行李箱中提取到的陌生DNA吻合度达99.99%,证实嫌疑人在处理器官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。
纸箱内壁的血迹经ABO血型检测为A型,与周婷的血型一致,且血迹形态分析显示为滴落状,滴落高度约1.2米,提示装箱时器官仍在出血。箱底的暗红色斑迹中还检测到微量的福尔马林成分(浓度0.05%),这种物质常用于标本防腐,提示嫌疑人可能具备医学背景或接触过相关行业。
“将所有器官编号封装,标记提取位置和状态。”辰黎熙沉声下令,目光扫过纸箱角落,“注意收集箱内的所有微量物证,包括纤维、灰尘和液体残留。”技术人员立即用无菌吸管采集箱底积液,准备进行毒理学分析;同时用胶带粘取法收集内壁的微量颗粒,发现其中含有微量的硫酸钡,这种物质常见于医院的放射科防护材料。
就在此时,林悦在骨架的胸椎间隙发现了一根细小的金属丝,直径0.1mm,经能谱分析为镍钛合金,具有形状记忆特性——这是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缝合线,通常只有三级医院的外科手术才会使用。这一发现让案情出现重大转折,嫌疑人的身份范围被进一步缩小至医疗相关行业。
纸箱外侧的指纹显现工作也有了进展,技术人员使用真空镀膜法,在粗糙的瓦楞纸表面成功提取到3枚完整的潜在指纹,纹型为斗型,细节特征点达12个,已录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比对。同时,纸箱的生产批号显示其来自临安市某食品加工厂,近一个月的销售记录显示,购买同款纸箱的客户中,有一家宠物医院的购买量异常偏大,且登记地址就在商场附近3公里处。
现场勘查持续了三个小时,共提取各类物证137份,包括生物检材42份、微量物证58份、纤维样本23份、金属碎屑14份。这些物证被分别装入不同颜色的证物袋(生物检材用红色,微量物证用蓝色,纤维用白色),贴上唯一编号的条形码,由专人护送回实验室进行检验。
当最后一份物证被小心收存,辰黎熙站在空旷的商场里,望着那摊逐渐干涸的暗红色血迹,心中的疑团愈发浓重。这个精心分装的人体器官箱,不仅展示了嫌疑人残忍的作案手法,更暴露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专业背景——无论是精准的器官切割,还是对防腐技术的运用,都绝非普通罪犯所能企及。而那个反复出现的男性DNA,如同一个幽灵,在所有证物中若隐若现,正等待着技术手段揭开他的真实面目。临安市的天空,此刻已被这起诡异的连环碎尸案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