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大小

小字标准大字

背景色

白天夜间护眼


第9章 新发现2

随后,林悦对这两具“尸体”进行了详细的尸检,最终得出了一份新的尸检报告。她采用组织病理学、毒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,对所有样本进行系统检验。当辰黎熙和漆祎凯拿到报告时,两人的脸色都凝重了几分——报告显示,所有的碎尸块实际上来源于两个不同的人,一男一女。DNA分型结果显示,男性样本的Y染色体STR分型与女性样本无同源性,证实为无关个体;男性尸块的DNA与失踪人员李瑞的父母DNA存在亲权关系(亲权概率99.9998%),女性尸块暂未找到匹配信息。

“验尸报告详细记录了:两批尸块分属不同个体。男性尸块约占60%,女性约占40%。”林悦指着报告上的照片,“所有尸块的切面都异常平整,部分尸块边缘能看到明显的八字形压痕,初步推断这些伤口是由大型剪刀类工具造成的。”通过创口形态三维重建,压痕角度为15°±2°,与JR—800分切机的刃口角度完全匹配。“另外,这块男性胸部的尸块——”她放大照片,“这里有一道陈旧性疤痕,长度3.2厘米,疤痕组织呈线状,符合心脏手术后遗留的特征。通过碳14测年法对疤痕组织检测,形成时间约3年,与李瑞的心脏手术记录时间吻合。死亡时间不超过一周,根据肝脏组织的酶活性测定,谷丙转氨酶(ALT)剩余活性45%,天门冬氨酸转氨酶(AST)38%,符合死亡5—7天的酶学变化规律;同时,尸块肌肉组织的ATP含量为1.2μmol/g,也支持这一推断。”

这些凌乱的线索在辰黎熙的脑海中不断盘旋,像一团缠成死结的线。凶手究竟是谁?真的是池耀墨吗?可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个有旧疤的尸块?还有之前在行李箱里发现的那个“阎王判,刀山地狱”的图片,又代表着什么?如果真是他,为何时隔三年,又突然以这种残忍的方式作案?他让技术科对三年前的旧案物证重新检验,在一份封存的血样中,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发现了与本次案发现场一致的男性DNA,提示两案存在关联。

正当辰黎熙对着黑板上的线索图一筹莫展时,口袋里的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。手机信号监测显示,来电信号经过三次基站跳转,最终来源指向临安市郊区的一个信号塔。他拿起手机一看,屏幕上跳动着一串没有归属地的陌生号码,经运营商核查,该号码为虚拟运营商提供的匿名号码,使用了VOIP技术隐藏真实地址。

“辰大侦探,你好啊。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声音,低沉中带着一丝刻意的戏谑,像磨砂纸擦过玻璃,“收到我送你的‘礼物’了吧?是不是很惊喜?”音频分析显示,变声器使用的是“男性化”预设模式,原始声线频率被压缩在80—200Hz之间,但残留的300Hz高频成分提示真实声线可能为女性。背景音中检测到50Hz的工频干扰,与养殖场的三相电设备特征吻合。

辰黎熙的眉头瞬间拧紧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:“你到底想做什么?你是谁?”他的声音里压抑着怒火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。通话过程中,技术科通过声纹比对,发现对方的语气停顿模式与盛恒在养殖场的监控录音高度相似(匹配度89%)。

电话那头的人轻笑了一声,那笑声透过听筒传来,带着说不出的诡异:“别这么凶嘛。你我本是一路人,都在找真相,不是吗?”顿了顿,对方的语气变得意味深长,“我很期待与你见面的那一刻。到时候,我会再给你一份更大的惊喜哦。”语音识别系统捕捉到对方存在轻微的齿间漏风特征,与盛恒的牙科记录(右侧第二磨牙缺失)完全吻合。

“嘟嘟嘟——”电话被直接挂断。几乎是同时,辰黎熙的手机“叮咚”一声,收到了一条短信。短信的IP地址追踪显示来自境外的Tor节点,经流量分析,发送设备为某品牌农业监测终端,该型号终端在盛恒的养殖场有登记使用记录。

他迅速点开,屏幕上的文字像冰锥般刺入眼帘:“盛恒,男,养殖场老板,三十五岁单身独居,父母双亡,妻子失踪;李瑞,男,21岁,A大兽医系大二学生。”文字的字体分析显示,使用的是系统默认的“微软雅黑”,但标点符号后的空格宽度(0.5字符)与盛恒的电脑使用习惯一致。通过文本情感分析,文字中存在明显的“自我指涉”倾向,盛恒的名字被描述时使用了中性词汇,而李瑞的名字带有隐性贬义。

就在这时,办案刑警小艾拿着一叠资料快步走进来,额头上还带着汗:“辰老师,漆队!”她一边快速翻阅着资料,一边汇报,“我们根据尸块上的旧疤痕和失踪人口信息比对,目前正在调查的案件中,死者很有可能就是A大兽医系的李瑞——他三年前做过先天性心脏病手术,胸前的疤痕位置和形状都对得上!”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比对,李瑞的照片与拼接出的男性尸体面部特征吻合度达92%,耳屏形态、眉弓高度等12项生物特征完全匹配。此外,李瑞的体检报告显示其ABO血型为AB型,与男性尸块血型一致。

上一章
离线
目录
下一章
点击中间区域
呼出菜单